據住展雜誌統計,2017年截至11月10日為止,台北市新建案不含透天和非住宅類產品,以下定義同此平均公設比約為33.9%,較2016年下降0.4個百分點,為歷年來第四高;新北市同期新建案平均公設比約為32%,不僅較2016年增加0.5個百分點,更創下史上新高紀錄。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何世昌表示,大台北建案公設比仍位在歷史相對高水位,並未因房市反轉而大幅降低公設比,但過高的公設民眾接受度偏低,業者應識時務才能提振銷售成績。 若以行政區作比較,則2017年台北市新建案平均公設比最高的是南港、約37.8%;平均公設比最低的是大同、約32.4%。新北市同期新建案平均公設比最高的在汐止、約達33.7%;最低的則在蘆洲,僅約29.3%。 北市平均公設比比2016年下降的因素,除了多數建案小幅壓低公設比外,高公設公設比達40%以上建案大降也是另一重要因素;2016年高公設建案共計12個,2017年則只有4個。
不同於北市,新北市2017年建案平均公設比逆勢上揚,低公設比公設比低於28%以下建案驟減;2016年低公設建案有16個,2017年卻僅剩7個。雖然2017年來新北市出現不少有感讓利案,但其中有些讓利案的公設比高過平均值,讓利的真實度將會受到挑戰。 大台北建案公設比高得驚人,但更驚人的是,平均公設比最高的縣市既非新北市、也非台北市,而是東台灣的宜蘭,平均公設比高達34.9%,這是第一大驚奇。 第二個驚奇是,一般預期當房市景氣走弱,業者多會推出低公設建案搶市,所以整體公設比應該會明顯降低。但實際發展,卻令人跌破眼鏡。2015年北台灣所有縣市平均公設比約31.6%,2017年卻上升至約31.7%,並未如預期下降。 第三個驚奇,則是統計資料顯示,「雨遮不計價、且未回灌進總價」,真正嚴守法規做到不計價、或極少數零雨遮的建案,其公設比大多低於該縣市平均公設比,只有少數會偏高,並未出現原先外界預期「雨遮坪數減少,公設比會上升」的狀況。 何世昌建議,如果在意室內坪數大小的民眾買房,買房時勿只看公設比,還得把附屬建物坪數大小納入考量,或者單純比較主建物面積即可;因為公設比相對低的房子,可能陽台、雨遮作得很大,室內面積不見得較多,民眾需多加留意。
行政院長賴清德解決產業「五缺」問題,工業區用地閒置為重點之一,宜蘭縣16日開出第一槍,明年起率先全台將縣內利澤、龍德工業區閒置私有地開徵「空地稅」,以原地價稅加徵5倍計算,預估每年新增1300萬元稅收。
▲宜蘭縣開出第一槍,明年起率先全台針對工業區閒置私有地開徵「空地稅」,以原地價稅加徵5倍計算。(記者張議晨攝)
宜蘭縣府2015年3月就曾公告,為有效促進利澤、龍德工業區利用,避免土地閒置,給予廠商3年緩衝期限,廠區私有地如超過2018年3月24日未請建照開工者,將依土地稅法,以應納地價稅為基本稅額,另加徵5倍「空地稅」直到領照開工為止。
宜蘭縣代理縣長陳金德受訪指出,工業區閒置土地多,會配合中央政策盤點,對閒置工業用地開徵「空地稅」。地政處表示,平均地權條例授權地方政府,針對私有空地可視建設發展情形,對逾期未建築土地加徵2到5倍的空地稅。
利澤工業區面積逾329公頃,其中私有地約130公頃,從1996年工業區重新開發至今,私有地開發率僅45.15%;而龍德工業區從1980年開發至今,面積236公頃、私有地近180公頃,開發率達97.4%相對較高。
接掌行政院還不滿兩個月,新任閣揆賴清德已推出企業五缺解決方案及勞基法修法等,不過每一項都引發諸多爭論。無獨有偶,宜蘭縣第二任代理縣長陳金德上任所做的第一項決策,也是馬上引發非常多的爭議。 根據稍早報導,陳金德才上任不到兩天就對外宣布,前任縣長林聰賢主導的假農舍真豪宅加倍課徵房屋稅政策,逾越法律授權,相關程序不完備,也就是未經議會同意,因此將退稅給被加稅的民眾,而且還會加計利息。 陳金德此舉,當然是直接打臉林聰賢,而儘管陳強調,縣府仍堅持農地農用的大原則,但此舉仍讓外界認為,這代表稍早縣府打擊農地炒作的宣示已破功,一切回到原點。 事實上,不僅是陳金德,前一任代理縣長吳澤成,就先以土地歸土地,房屋歸房屋為由,取消假農舍加徵房屋稅。 假農舍真豪宅現象會如此猖獗,根據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觀察,一來是照一般住商用地,農地成本非常低,加上這些年政府漠視農業發展,讓從事農業者及農業縣市感覺永難翻身,寧可休耕領補助甚至閒置;如此錯綜複雜因素交互作用下,給了有心人士賺取中間龐大價差的誘因及空間,才造成如此扭曲怪象。 當然,透過稅負來遏止此一歪風,是方法之一,至於到底是針對假農舍課徵更重房屋稅,還是用其他名目為之,都是可進一步討論的。但至少根據住展房屋網企研室了解,林聰賢縣長時代就已從嚴審查,甚至直接禁伐農舍建照,加上加徵房屋稅,似乎確實收到一定效果。 至於陳金德指縣府加徵假農舍房屋稅,是逾越法律授權的說法,各方目前則是各說各話,沒有交集;然就算陳的說法成立,也應該是如徐世榮教授所言,是把沒走該走的程序,如需經議會通過做補正,議會如有意見或不通過再做討論,而不是馬上退稅了事,畢竟農舍一旦改做其他用途,就不再符合農舍條件,加徵房屋稅並沒有不合理處。 或許這一切,如某些分析所指,就是選舉考量。至於假農舍真豪宅會不會死灰復燃,目前尚不得而知;但可以確定的則是,如今走到這般地步,假農舍甚或農地無法農用的怪象,還是依然無解。因為,陳金德所稱的回歸都市計劃及建築法,針對違規者開罰及拆除,如果有效,也不會落到如今的地步!